种业板块受益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期

粟敏   2021-12-30 本文章255阅读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及粮食安全和种业问题,会议强调“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

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次年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2015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首部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粮食安全责任的文件《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出的考核主要内容包括,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保护种粮积极性,落实地方粮食储备,完善粮食调控和监管体系,按照保障粮食安全要求落实各部门职责。

2016《“十三五”规划》提出的8个“十三五”农业现代化约束性指标,其中6个直接与粮食生产能力及其生产资源保护和要素配置方式有关。

近两年,在全球疫情冲击和国际格局变化的背景下,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再次升级,领导人多次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在“米袋子”上要党政同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设置了5个方面20项主要指标,其中在安全保障方面更是第一次设置了“能源安全”与“粮食安全”。

 

要实现粮食安全,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时着手

需求上要强调节约粮食,推行“光盘行动”,杜绝浪费;供给上要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产量的增长需要播种面积的提升和粮食单产的提升。

“藏粮于地”要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保护,不断提高耕地质量。2021年8月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耕地面积为19.179亿亩(标准时点为2019年年底),相较10年前第二次国土调查时的20.3亿亩耕地有所下降。从粮食播种面积来看,2011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16.95亿亩,2020年增加为17.52亿亩,增加了3.4%。

“藏粮于技”要求向科技要产量,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推广和应用。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出发,在品种研发培育、土地整治培肥、农田水利建设、机械化耕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储备制度升级等各方面进行提效。其中,种子作为粮食生产的最前端环节,其发展水平对粮食安全来说事关重要,目前制种环节作为种植产业链短板,效率提升空间广阔,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制种产业升级是现阶段的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专门提到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方案”。

 

种业板块或受益于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迎来战略机遇

预计后续一段时间可能会继续处于种业政策密集期,并且有望加强产业变革预期。其实今年以来,我国在种质资源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生物育种技术应用等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总的来说,种业大的战略定位已经明确,种源安全被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种业被视为农业发展的芯片。后续一段时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将召开中央农村会议,“一号文件”发布在即;此前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唐仁健署名文章《全力以赴推进种业振兴》 ,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振兴”,表示中央即将下发《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种子法》修订草案审议决议通过预期。

生物育种商业化进程提速,种业将迎来市场规模扩容和竞争格局优化。11月12日,农业农村部就对《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 《农业种植品种命名规定》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的决定发布征求意见稿,正式明确了转基因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和相关企业转基因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要求和流程,形式上填补了转基因相关品种审定和后续商业化的法律法规空白,转基因产业化有据可依。12月6日,进一步公布《关于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起草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审定标准。

转基因工作推进流程

生物育种商业化会带来种业市场扩容


未来将关注最近农业政策窗口期下农业政策带来的制种行业投资机会,尤其是生物育种布局较早转基因技术领先的先发公司,和种质资源丰富、制种能力突出、渠道优势明显的公司。


今年以来作物育种政策利好频出


互动送好礼

      即日起,我们会挑选每周优秀评论作者送上一本书。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给我们留言,也是对我们的鞭策。

精彩回顾:

2022年中国股市展望——信用扩张“逆心而动”,股市迎来收益率更高偏度的新常态

偶像的黄昏——永远要有认知格局和独立性

培育钻石专题研究丨千亿级市场新赛道迎来爆发期

从世界军工巨头看我国军工企业发展——走进“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


客服热线 010-66216520


关注
一键咨询